案情简介:
2021年1月22日,金融消费者王先生致电日照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反映,其名下A银行借记卡日前无法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进行转账汇款,且之前从未出现此类情况,王先生表示已跟A银行联系沟通过,但未得到有效答复,遂向日照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寻求帮助,希望A银行尽快查明原因为其恢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的汇款功能。
处理过程:
接到王先生的投诉求助电话后,日照市金融消费权益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工作人员立即与A银行取得联系,并督促A银行就王先生的诉求尽快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查,A银行后台监测到王先生名下A银行的个人账户与其担任法人的公司账户之间交易频发,且交易金额较大,账户交易行为与其身份信息不符,存在“可疑交易”的嫌疑,A银行根据监管规定上报可疑交易报告的同时对其个人账户采取了限制非柜面交易的管控措施。随后,A银行工作人员及时与王先生进行了沟通,经了解,王先生本人名下个人账户与其担任法人的公司账户频繁发生大额交易的缘由主要是为了节省转账手续费。根据反洗钱相关规定,A银行向王先生进行了解释,并要求王先生需提供相关交易证明材料进行审核。但王先生一直未能提供出任何材料证明,A银行无法为其解除非柜面交易限制。根据此情况,协会及时督导A银行就王先生的诉求提出妥善的解决方案。因王先生无法提供证明材料,为满足其后期业务需要,A银行建议王先生可根据自己意愿新开立一张借记卡,但新卡开通后应严格按照账户管理及反洗钱的相关规定,合理、规范使用银行卡。王先生表示同意此种解决方案,A银行立即进行尽职调查为其开立一张新的Ⅱ类账户借记卡,并告知王先生在规范用卡的前提下,可根据自己需求将此Ⅱ类账户转换为Ⅰ类账户使用,如账户资金交易与账户开立时注明的开户用途不符时该账户仍可能再次面临限制非柜面交易的情况。最终,在协会工作人员和A银行的充分沟通下,王先生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和认可。
法律分析:
1.《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第3号)第十一条规定:“金融机构发现或者有合理理由怀疑客户、客户的资金或者其他资产、客户的交易或者试图进行的交易与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相关的,不论所涉资金金额或者资产价值大小,应当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第十四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对通过交易监测标准筛选出的交易进行人工分析、识别,并记录分析过程;不作为可疑交易报告的,应当记录分析排除的合理理由;确认为可疑交易的,应当在可疑交易报告理由中完整记录对客户身份特征、交易特征或行为特征的分析过程。”
2.《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6〕261号)中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银行和支付机构有权拒绝开户:……3.有明显理由怀疑开立账户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
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开户管理及可疑交易控制措施的通知》(银发〔2017〕117号)中规定:“二、加强可疑交易报告后续控制措施,切实提高洗钱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一)注重人工分析、识别,合理确认可疑交易……3.调查分析客户交易背景、交易目的及其合理性,包括客户经营状况和收入来源、关联客户基本信息和交易情况、开户或交易动机等。……(二)区分情形,采取适当后续管控措施。……2.提升客户风险等级,并根据《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及客户分类管理指引》(银发〔2013〕2号文印发)及相关内控制度规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3.经机构高层审批后采取措施限制客户或账户的交易方式、规模、频率等,特别是客户通过非柜面方式办理业务的金额、次数和业务类型。……”
4.《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0〕第5号)第二十九条规定:“金融消费者不能或者拒绝提供必要信息,致使银行、支付机构无法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银行、支付机构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相关规定对其金融活动采取限制性措施;确有必要时,银行、支付机构可以依法拒绝提供金融产品或者服务。”
本案中,王先生称个人账户和其担任法人的公司账户之间的大额转账交易是为了减少转账汇款的手续费,认为是正常交易,这反映出王先生对银行账户管理和反洗钱等金融知识的欠缺。而A银行充分遵守反洗钱、账户管理等法律规定,经查看王先生的交易明细特征、根据其职业身份判断其大额交易存在可疑特点,争议问题产生后与王先生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最终获得客户的认可和理解,妥善化解了金融纠纷。
案例启示:
1.监管部门应加大支付结算、反洗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金融素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氛围,实现公众与金融机构之间和谐共处的环境。
2.金融机构要遵循“风险为本”、“审慎均衡”的原则,审慎处理落实监管要求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既应严格履行审查义务,也应有效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3.金融消费者应认真学习金融知识,了解掌握金融法律制度及相关规定,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熟知自身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合法合规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