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01
译文
梅子很酸吃过后余酸残留牙齿间,芭蕉的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日长人倦午睡后情绪无聊,闲来无事看儿童戏捉飘飞的柳絮。
02
注释
1.〔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称“诚斋先生”。传世作品四千二百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著《诚斋集》等。
2.〔留酸软齿牙〕一作“流酸溅齿牙”。
3.〔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
4.〔芭蕉分绿与窗纱〕芭蕉的绿色映在纱窗上。
5.〔思〕意,情绪。
6.〔柳花〕柳絮。
立夏
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第一个节气。太阳黄经达45°,每年公历5月5-7日交节。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夏,《尔雅》称“长赢”。赢,取“盈满”“盈余”之意。立夏标志“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这里的“假”,即“大”之意。明佚名《莲生八戕(qiāng)》:“立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茁壮生长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水稻栽插及其它春播作物管理也进入大忙季节,故有“立夏看夏”之说。
因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立夏时仅福州到南岭一线南进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刚有春天气息,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18-20℃,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黄河中下游地区,立夏时节的候温同气候学标准大致接近(按现代气候学划分,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而这一地区正是二十四节气起源地。
立夏还是一个传统岁时礼俗节日,周代在立夏这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到城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先帝祝融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记:“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宋代礼仪更繁琐,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记“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还用柳枝穿果叠作小儿食品。南方旧时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配以水果,馈赠亲邻。
立夏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农谚:“立夏种棉花,有柴没疙瘩”“立夏无雨,碓(duì)头无米”“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等。
编注:田文阁
诵读:苑振伟
审校:贾艳锋、张丽敏